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在茶叶店或者茶友处,能喝到非常好喝的茶品,可一旦自己兴致勃勃地开泡,却完全不是当初的味道,怎么喝怎么不对 。
什么原因呢?
是商家偷换了茶叶?
还是有什么不外传的泡茶秘诀?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文章插图
很多茶友对此感到费解,并失望的认为“自己怎么都泡不出来当初的味道” 。其实,影响泡茶味道的几个原因,就这么几点 。
1、投茶量
在同一款茶叶的冲泡中,投茶量是决定茶汤质量的关键因素,投茶量过大,则茶汤过浓,投茶量过少,则茶汤寡淡 。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5—7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 。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 。
2、泡茶器具
有一位茶友曾经询问:“为什么我在家里泡茶,和在店里喝的不是一个味道?我是严格按照1:15的标准投茶量放茶的啊”,后来当这位茶友展示自己的泡茶器具时,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茶友使用紫砂壶来冲泡 。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文章插图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 。而且由于不同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不同 。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3、冲泡动作
冲泡动作也会影响茶汤味道?
真的会!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文章插图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 。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 。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而且注水出汤的手法不同,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自然又会改变整体的冲泡时间 。
4、冲泡时间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 。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文章插图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茶叶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
另外茶叶的整碎程度、紧压程度,用壶还是用盖碗冲泡,都需要调整冲泡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大家多做调整,多多交流探讨 。
5、水温水质
不同的茶叶对水温的要求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大公司的茶叶针对其冲泡方法和技巧都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验,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以获取更佳的口感 。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文章插图
对于用水,一般市场上的矿泉水都能够基本满足泡茶的需求 。自来水因为硬度较高,水中杂质较多,所以并不建议用来泡茶 。土豪们还可尝试铁壶、银壶煮水,提高水温,改善水质 。
6、储存
曾经有茶友拿着自家的茶给大家品鉴,结果喝过的人纷纷表示说喝到了一股“异香”,一股香皂的味道 。研究一番才发现茶叶的包装袋已破损,此茶竟真的和香皂摆在了一起 。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文章插图
茶叶非常容易吸味 。提醒大家存放茶叶要准备一个单饼密封袋,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都说茶叶“三分茶,七分仓”,仓储对茶叶的保存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合格的仓储,不但茶的味道会变差,还会根本无法再用 。
【结语】
很多茶友觉得“自己泡的茶不好喝”、“自己泡的和茶艺师泡的不是一个味道”,其实主要是忽略了一些泡茶中的小细节,对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不熟悉,只要广泛交流,细心观察,不断练习,用不了多长时间,泡茶水平就会有不小的飞跃 。
“所谓茶道,就是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对完美的温柔试探” 。一杯完美的茶,就是通过无数次试探性的冲泡后,修成的正果 。有针对性地多泡几次茶,自然能泡得一手好茶 。
茶友们,努力吧 。
 
【解读为什么回家泡茶,总找不到买时的味道!】

    推荐阅读